文房甑选
封俊虎张裕钊体四字箴言省亲展综述
时间:2025年02月14日 来源:四川书法家网 作者:admin 浏览数:5251

       日前,鸿禧云集——封俊虎张裕钊体四字箴言省亲展在大名书院开幕。大名县委书记高巍、著名学者、书法家封俊虎,领导杨华云、江涛、苗振华、许永刚、闫国辉,著名书画家陈惠永、任双合、赵继成、霍玉辰、李海明、韩刚、李天锁、马新民、姜化君、墨竹,张体书法名家许殿芳、朱献东、张晓景、杨现文、刘文贤、王文军、杨付印及学生王艾筠、段海江、连永合、冯智劼、张国永、封俊飞、宋艳霞等有关同志参加活动,来自北京、天津、湖北艺术家、海外华人学者、企业家及媒体朋友100余人出席开幕仪式并参观展览。

       此次展览展出封俊虎先生以张裕钊体创作的四字箴言作品,内容包含吉祥语、修身格言等,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呈上了一场精彩的艺术盛宴,必将有力推动张裕钊体书法的传承与发展,展现大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为文化传承和发展注入新活力。

       就因何将本次展览命名为“省亲展”,前日与俊虎先生聊天时了解到:一是俊虎先生外祖母家居大名,幼时常在大名居住,他视大名为第二故乡,视大名人为亲人。二是大名县是冀南大地张裕钊书体传承祖地,俊虎先生又被学界誉为“当代张裕钊体旗帜性人物”,此举意为以虔诚心寻根祖地。

       大名县,是历史古城、文化名城,是“张体”重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尤其对张裕钊书法文化挖掘上予以了大力支持,用力弥深,成果斐然。去年,设立并揭牌“张裕钊南宫碑书体传承馆”,搭建起了冀南张裕钊书法文化传承和传播平台,形成了张裕钊书法文化的“大名脉系”,成为湖北鄂州、河北保定以外,又一张体文化高地和学习、研究者参访圣地。进一步增强了张裕钊书法文化在冀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可谓继上世纪初张裕钊弟子王洪钧迁居大名设帐授徒以来,张体发展又一高峰。

       据了解,封俊虎师承书坛巨擘李守诚,又得张体大家王乐同指导,是张裕钊体第五代传人、当代张裕钊体领军人物之一。几十年来,作出了大量工作。他力促北京交通大学张裕钊书法艺术研究所成立,并担任首任所长。此举推动了高校艺术教育学科建设,创新了高校书法艺术教育模式,填补了高等教育非艺术专业院校对书法艺术名家专门性研究的空白;主编并作序《张裕钊书法三帖》,《鸿禧云集——封俊虎张裕钊体四字箴言》出版发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被业界认为:“是帮助学习者铸就宏阔、沉稳书风的基础”;为湖北张裕钊书法文化博物馆题写牌匾,为河北保定莲池书院万卷楼书写楹联,为大名“张裕钊南宫碑书体传承馆”题写牌匾,为浙江天姥山之巅题写“放鹤台”等,用“张体”书法遍写大江南北和海外友邦。

       此次,封俊虎先生还向张裕钊南宫碑书体传承馆捐赠了他主编的《张裕钊书法三帖》。

       近期,网络流传一个关于封俊虎书法艺术的一个观点,标题是《“技艺”与“识见”》:“封俊虎先生在世人心目中的个人‘标签’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而这样的认知显然是片面的,难以涵盖本人成就之内涵。我一时无法具体为其艺术身份定位,但,在我的潜意识里,他是一位书法教育家,是一位弘扬书道的中外使者,是一位历练出哲学底色的书法家。”笔者深以为然。

       首先,俊虎先生书法“技艺”高,匠心独运。书法的技艺,是艺术形态塑造与文化素养的结合产物,而并非单纯执笔写字。往往二者兼具者,无不是名副其实的书法大家,我所知俊虎先生恰是。他饱学经典、学识渊博,以此涵养出的书法韵厚、耐品。我所见其书有两个特点,一是字法容量大。俊虎先生书整体上看脱胎于张体,部分字形在张裕钊遗墨中都有原型,继承脉络清晰。部分字张裕钊遗墨中找不到,但在字法处理上依照了张裕钊书法结字的“基因”点,重组的艺术形体,很和谐、很统一。同时,亦有北朝碑版结字,即在张体特点前提下,对北朝碑版结字法进行的拓展,如“觅法造像”帖。此取法的丰富性,增加了字法的容量。二是笔画容量大。俊虎先生在笔画处理上技艺高超,既凸显线艺,又强调线质。以字中的“横折”、“左勾”、“右勾”为例。在处理这些笔画的时候,遵从了张裕钊体“外方里圆”的特点。但又非实际意义上的外方里圆,或呈“方”、或呈“圆”、或呈异姿等,变化交错、灵动丰富。此艺术形态和内涵的形成,究其根源,在于俊虎先生日常致力于张裕钊优秀传世作品研究之外,还精研六朝碑版。日常对《瘗鹤铭》《石门铭》《元桢墓志》《张猛龙碑》《始平公造像记》等临写最多。尤其近年,俊虎先生临《瘗鹤铭》版本,计数十种之多。俊虎先生说:“张体大字,我在此帖中得益最多”。

       其次,俊虎先生“识见”高,远见卓识。笔者认为,书家可分为两类。一是技术书家。即知因书而书。二是思想书家。即知因何而书。从封俊虎先生艺术轨迹及个人贡献上看,显然他属于后者。他很早就提出了“书法是世界华人联系的纽带”和“用筷子就餐的人群就应该拿起毛笔来”的学术观点。为何提出这个观点,因为他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那个“点”,他将书法从艺术层面提高到了文化战略层面,通过汉字具有的民族认同性,使全世界华人通过文化上的认同,来确认“我是谁”的根本问题,使中华民族的血脉在世界各地凝聚和传承。无疑,对内必能够增强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团结奋进的凝聚力。对外必能够提高各国华人及外族对中华文明更加心向往之的吸引力,此是其他鲜有的远见卓识。并一路跋涉,一路践行,山高水长,孜孜不怠。尤其,近二十年来,他先后多次应邀访问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开展学术交流。其中应邀到访马来西亚就有20次之多。他每到一处,都广泛传播中国书法艺术,交流自己的学术观点,广受赞誉。马来西亚已故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华教斗士、拿督沈慕羽先生评价封俊虎说:“我们都是龙的传人,炎黄子孙,海外华人十分关注祖国的发展与强大。你来大马办展,能使马来西亚这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地方领略到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对马来西亚的华族教育有重要作用”。

       同时,俊虎先生在用墨上亦技法高超。本次展出的作品,是俊虎先生从壬寅所创作千余件作品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可谓精品中的精品,其中精彩用墨是值得指出的一大特点。用墨上,封俊虎先生苦心孤诣,曾遍阅张裕钊《论学手札》,张裕钊与友人、同道来往书信等寻找线索,对只字片语中提到的方法进行汇总提炼,经反复尝试实践,而得张裕钊用墨神髓,研制出能够涨出墨韵更加清澈、通透的墨液。

       俊虎先生创作的这些作品,就是使用了这种墨液,通过高超娴熟墨汁浓度的控制和笔触力度的把握,使墨和施加的水分离,层层涨染,形成“筋、骨、血、肉”俱全的鲜活生命体,创造出墨韵华丽,字迹清晰,厚重沉实,雄浑朴茂的艺术形态。“涨墨”效果最突出的作品有“一墨香成”“生如夏花”等十余件。这些作品施墨如雨,湿不涨染,譬如音乐,涨墨字就是音符群中最强音,与其它没有涨墨的字相接,营造出了铿锵有力的节奏感。它不仅在意象上增加了线条的厚度,在视觉上也有明显的厚实,似印印泥,彰显了立体感,提升了观赏性。以高超技艺将展现在平面二维空间上的书法创造出了三维空间的效果,产生了凝重中蕴含跳荡,朴厚中锥显飘逸的美学现象,奇哉涨墨。

       惠风先润大名府。春节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节点,书法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张体书法遇上乙巳新春,人们在佳节团圆之喜中感受笔墨韵味,领略传统文化魅力,让人们对书法和春节传统文化的理解又深入一个层次。鸿禧云集——封俊虎书法四字箴言省亲展为游客及周边的乡村城镇居民提供了高品质的文化活动,让居民群众深入了解本地文化与传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更是让年轻一代了解传统文化内涵,激发传承热情,使文化在代际间传承。此次省亲展为大名乃至邯郸的新春佳节增添了文化内涵,为文旅市场注入了活力,为文旅活动提升了影响力。(俊飞、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