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名家作品让人赏心悦目,值得前来打卡!”“自己参加了这么多次书法展,这次展览不仅意义特别,而且还挺有难度!”……5月29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书法展(四川篇)”之“人间正道是沧桑——四川省书法名家书党史优秀作品展”在成都市文轩美术馆开展,190名书法家用精品力作献礼建党百年。
作为四川书法界今年的一大盛事,展览自然吸引了不少业内名家、爱好者前来。不过,现场对于展览却出现了“两极化”的趣评:观展者道“好”,参展者却叫“难”。
观展者道“好”,参展者却叫“难”
知道展览今日开幕,书法爱好者刘森林一大早就从成都市郫都区坐地铁前来打卡。花了接近2个小时来到文轩美术馆,眼前精品力作让他眼花缭乱,“跑这么远也值得了!”除了细致观摩,遇见写得好的作品,刘森林还不忘用手机拍摄,“等回家再仔细揣摩!”
在书法家何应辉的作品前,围观人数不少。一名寸头中年男子正津津有味和朋友分享作品细节,“这件作品谋篇布局讲究,印章的位置、颜色都和整件作品相得益彰。”
在他们身旁,另一名黑衣男子伸头前探,仔细观摩作品,遇见值得品味的细节处,他直接蹲地赏析。
“你能看得出这次参展书法家都是十分认真对待,精心创作。刚才我听书法家何开鑫介绍,他的参展作品,写了不下20次!”观展者陈爱民说,这次展览让他很惊喜,不少作品都长在他的审美点上,“我和朋友共同感受是水平很高!”
和观展者对展览道“好”的评价不同,“不容易”“有难度”“考手艺”成为参展者的高频评价词。开展不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内江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亮就发出了“不容易”的感受。作为我省中青年书法艺术家的代表,陈亮以汉简为主攻方向,深研《居延汉简》《马圈湾汉简》《敦煌遗书》《楼兰残纸》等经典汉简,并融会“二王”笔意,能够深入传统,融古铸今,巧妙“化解”,融简入草。其隶书作品更是多次入围国展。“这次参展,我书写的内容以历史事件三湾改编为背景,只有短短16个字。”陈亮回忆,正是这16个字难到了自己。
同样认为难度系数不低的还有川军老将。曾在国展草书专项中担任初评和复评评委的四川蓬溪籍著名书法家何开鑫更是将其定义为一场挑战。还有不少参展书法家告诉记者,“这算得上是四川书法家的一次集体挑战。”
白话文书写考手艺
让观众称好的展览,到了书法家这里,为何变成了挑战?在展厅走一圈,答案呼之欲出。和以前书法展以书写唐诗宋词等古文内容不同,这次展览分“总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结语”六个板块,集中展示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六个板块共计190条文本内容,涵盖了从1921年至今的党的宗旨路线、方针政策、重大历史事件等。重要的是,这些内容大多为白话文。
何开鑫作品
参展作者王堂兵认为,本次展览以“党史文本”为主体,不仅打破了书法创作仅限于古诗词文的“常规状态”,更是让书法人关注时代、关注中心,以政论、公文等新文本为创作内容,拓展了书法创作的文本空间,从而让书法艺术走出小格局,融入新时代。但他不否认,这种“创新”很考手艺。
“白话文易懂,但用书法书写白话文,可不是容易事。”何开鑫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用毛笔创作古文比较容易,因为有相关章程、结构,或者说有套路可循。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书法讲究从传统问道的缘由之一。但是到了白话文,就没有套路可循,这也就更加考书法家的手艺。
此外,古文用字凝练,重字很少,而现代汉语重复字多,“而重字会影响书写的韵律。”何开鑫补充,这次参展,他的作品是一尺六的草书整纸作品《习近平总书记谈治国理政的重要论述》。“书写了近二十余件,每次均写到疲乏了方才搁笔。如此反复循环数次,才挑选出一件满意的作品寄出。”
高水平背后是不断打磨和推敲
草书是书法里的一个书体,讲究气势流畅、错综变化、虚实相生。其字与字之间的对比和整体之间的关系,要大方自然,文本兼备。即便是白话文文本,书写出来的效果,也要和古文创作艺术标准一致,方为上品。在创作新内容时,何开鑫曾反复听习近平总书记论述时的音频,其语音铿锵,洋溢着民族自信。要表现这种气度,需要一种雄浑的气势,笔墨要带有自信和阳刚的气韵,这就提高了要求。“以前我写唐诗宋词很熟练,笔墨纵横,可以按照大的笔墨构架去完成。但是这个不仅要考虑大众的识读,也要展现从文本到笔墨的驾驭能力。”
陈亮作品
按照文本进行艺术处理,何开鑫写好初稿,再反复打磨,力求实现雕琢无痕的艺术效果。不过创作上的难度系数却接连而来。在这件作品里,“中国”“社会主义”反复出现,如何谋篇布局?对于这种重复出现的词组,字体体量轻重、大小、正斜度都要富有变化,“比如同一个字,我可能有的字上重下轻,有的左空右紧。创作的文本最终如音乐作品一样,呈现出变化丰富、优美流畅的效果。”
在何开鑫看来,这也是他近些年来最认真的、与自我较劲的一次创作,“唯此,我才觉得无愧于这次庄重的创作任务,无愧于建党一百周年的大典之庆。”
同样探索白话文书写范式的,还有陈亮。为了写好这件以“三湾改编”为背景内容的作品,他查询资料,反复推敲。“这种少字创作的作品,相较于多字作品而言,更注重谋篇谋局。”在创作中,单个字与字之间的联系,单字结构和整体结构的把握,都让他深思良久。“里面还有不少重复的‘的’字。作为结构助词,‘的’无实意,穿插在文本,重复出现,会难以调动人的情绪。”
如何攻坚克难?他多易其稿,才最终成稿。“作品选用隶书。追溯历史,会发现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隶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品。如今,建党百年正是风华正茂时,站在这个新起点,未来可期。用隶书来表情达意,也和这样的时间节点有所暗合。”此外,他还在文本、书体、尺幅、章法上狠下功夫,先后用了仿古纸、纤维麻纸、素白宣纸、红色粉彩纸打了四次样稿,创作过程中根据字数和空间安排,对白话文中的关键字形进行了红色背景探索、独立思考和生发性处理,将样稿并排悬挂于磁铁墙上,最终择其一白纸作为定稿,寓意一张白纸绘蓝图,一张蓝图绘到底。(转自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