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甑选
专题报道②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第二十三期临帖(篆刻、篆书)班教学顺利开展,陈靖作“中国印章的源流及变迁”专题讲座
时间:2020年09月28日 来源:四川书法家网 作者:admin 浏览数:7828

        四川书法家网讯  927日,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第二十三期临帖(篆刻、篆书)班进入第二天的学习,上下午由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篆书委员会主任陈靖执教。

        上午,陈靖为全体学员作了题为中国印章的源流及变迁的讲座,讲座材料详实,图文并茂,深入浅出,观点新颖。讲座共分四大板块:

        第一,中国印章的产生及其文化内涵。

        据比较确切的证据表明,新石器时代的陶拍及上古陶文戳记是中国印章的雏形,中国最早的印章实物是文献记载的商代三玺。中国的印章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它首先是一种体现承诺的凭信。在印章的发展过程中,当承诺和凭信的的意义转化为官方特点的时候,即成为一种权力的象征,而且这一点在中国历史文化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第二,书于竹帛时期的印章。

        上古印章主要的功用是钤盖封泥。从它发展的历程来看,主要可分作两个阶段:一是先秦古玺,二是秦汉到魏晋南北朝印章。先秦古玺包括齐系、楚系、燕系、晋系和秦系五大系。而汉印是在继承秦印印章制度的状态下而衍生发展而来的,这在实用印章历史上堪称鼎盛时期,奠定了后世篆刻艺术印宗秦汉的审美、取法基础。

他指出,书法篆刻是聪明者的游戏,篆刻学习注重临摹,更注重思考。

        第三,纸本时代的印章。

        在魏晋之后,纸张逐渐完全代替了简帛成为新的书写载体。在此过程中,宋元官私印的艺术情趣和在阴文、阳文比例转换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四,艺术化的印章。

        受元代赵孟頫、王冕等文人艺术家启发,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石质印材的普遍使用和文人的积极参与,中国篆刻进入艺术化印章阶段。从此以后,篆刻这种艺术迅速发展,形成明清流派纷呈的局面,为后世篆刻艺术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多样取法的方向和路径。 

        在讲座最后的师生互动环节,陈靖还对学员们所提问题给予简明扼要、热情风趣、富于启发性和针对性的解答。     

        下午,陈靖着重对学员的篆刻、篆书临创作品进行了有的放矢的点评。在点评各位学员事先提交的文档作品时,他先让学员本人陈述其艺术取法、创作思路和审美取向,以及迫切希望得到老师哪方面的指导,他再根据学员想法和作品实际状况予以点拨,给予方向性指导,并提出具体改进意见。

        文档作品点评结束后,陈靖还认真地对学员们带来的印屏和篆书作品原作进行了现场点评和指导,还指出学员印屏制作中书法题签、色调搭配等制作略显粗糙等问题。

        全体学员学习态度认真积极,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课堂气氛融洽而热烈。

        陈靖的教学将学术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在淡定平实的点拨中蕴含激励与鞭策,不乏以心传心的机趣。

        晚上的练习辅导,在郭强和刘健带领下,许棚、孙培严、邓长春、周源四位辅导教师为四个小组学员作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示范。师生互动活跃,学员们表示受益匪浅。

        上下午的活动与晚间练习辅导由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王书峰主持。

四川省书协主席戴跃莅临现场了解学员篆刻、篆书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