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江帆,1971年2月生于四川眉山,供职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行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眉山市青联副主席,眉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作品获奖
2014年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三等奖(中国书协)
2013年首届“农行杯”中国书法电视大赛优秀奖(中国书协)
2012年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中国书协)
2011年“中国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中国书协)
2014年获北京水墨公益基金会提名“四川省十大青年书法家”
作品入展:
2000年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
2008年第四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中国书协)
2011年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中国书协)
2011年“邓石如奖”全国书法展(中国书协)
2011年中国书协会员百人精品展(中国书协)
2011年中国书协30周年优秀会员作品展(中国书协)
2011年第三届“林散之奖”全国书法双年展(中国书协)
2012年第三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
2013年全国首届书法临帖展(中国书协)
2013年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展(中国书协)
2013年全国首届“沈延毅奖”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
2013年“笔墨东方”――中国书法艺术国际大展(文化部)
2014年第四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
2014年第三届“四堂杯”全国书法大展(中国书协)
2014年首届“长江杯”全国书法展(中国书协)
2014年第二届“赵孟�奖”全国书法展(中国书协)
2015年四川省诗书画院建院30周年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中国书协、中国美协等主办);
2015年大爱妈祖――第二届中华妈祖文化全国书法篆刻大展(中国书协)
杨江帆第五届兰亭奖获奖作品
-----------创作感言------------
行草书的构成关系,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空间关系和时间节奏。近百年来,毛笔书写的实用性逐渐褪去,书法欣赏由逐字认读渐变成了看的图式。在逐字认读的背景下,行草书的构成关系偏向时间节奏,随着认读的过程徐徐展开,大小轻重、快慢疾涩让欣赏者体会到音乐般的节奏,一副作品凝固的时间陈述引发欣赏者“逝者如斯乎”的强烈共鸣,董其昌淡墨作品便是典型例子。
在当代展览模式下,欣赏者眼中的书法作品变成了看的图式,因此,当代书法创作更重视空间关系。常常听书友讨论书法作品的形式,往往关注的都是纸张材质、颜色、拼接等外在形式,我认为真正应该重视的是空间形式。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书道亦然。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就是将字的大小、斜正,点画的长短、粗细,用笔的藏露、疾涩,字与字的疏密、映带,行气的错动、摆荡,墨色的枯湿、浓淡等阴阳关系对比而又统一于一纸,构成一个完美的空间形式。一幅作品蕴含的矛盾越多,其审美意义也越大。各种元素在纠缠搅结中产生上下左右四面发散的图式化效果,在纸面上凝固成了宇宙人生神秘莫测的意象比拟,从而具有了形而上的哲学审美意义。
第五届兰亭奖获奖作品《行书东坡游记中堂》,便是因循以上思路,书写时一气呵成、一任自然,以时间节奏表现音乐性,各种阴阳关系对比统一,空间感四面发散表现绘画性,并尽可能将两种视觉形式统一起来,让作品时间与空间共生,兼音乐与绘画双美,虽力有不逮,但心向往之!
----------杨江帆作品--------
行草斗方
行草条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