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甑选
举止真淑女 落笔大丈夫――一位女书法家的艺术人生
时间:2014年01月26日 来源:四川书法家网 作者:四川书法家网 浏览数:9580
内容提要:齐建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协理事、四川省书协妇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北京巴蜀书画艺术院特聘书法家、四川省女书法家联盟副主席、四川省女艺术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齐建霞女士

 

    古今闺秀书法,面目多为娟秀。张中行老先生曾写过几篇文章介绍明清闺秀书法,大多为秀气的小楷或者小行书。
    但建霞女士书法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大气”,有大丈夫气,无小女儿姿,犹如“剑侠”。她的书作,无论行草或是篆隶,都是满纸云烟,渐臻满不在乎的大自在境,殊为难得,令人倾慕不已。
    建霞女士书法给人的第二个深刻印象,是上佳的线条质量。读她的作品,常令人想到石涛上人所说的“一画”。她的篆书受汉篆的影响较大,隶书则主要取法于《张迁碑》、《乙瑛碑》、《石门颂》等“蜀派汉隶”,更得益于何应辉老师悉心指导。她的行草,致力于王铎等“明清调”(作品集中几件临王铎行草轴可谓形神俱备),但又似有谢季筠、张景岳老师行草书的摇曳。而无论哪种书体,其线质都沉得住,立得起,无油滑之气。这应是得益于她自己多年的临池之功。
    袁枚曾言:“人闲居时,不可一刻无古人,落笔时,不可一刻有古人。平居有古人,而学力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一个艺术家最基本的也是最伟大的能力,便在于能在体现自然中超越自然,而这种能力的有无、大小,是决定于艺术家能否在平常生命中升华出艺术生命,及其升华的程度。建霞女士的解读传统并非步亦步,趋亦趋,所以其临或创均能融入自己的情性及理解,因此与众不同。
    对于艺术探索之道,齐建霞颇有一番琢磨,“最适合我、最能充分表达我的情性的,当然是草书。但我认为,要真正学好草书,不仅要精研草书的字形、笔法、章法,同时也要不断在篆书、隶书、楷书中吸取营养,集众家而成一家。比如说,学习篆隶和魏碑,可以吸取碑刻线质的金石气,将其质朴的感觉、浑厚的笔意融入到草书创作之中。如果觉得自己擅长写草书,就只写草书,那这种草书往往软弱无力。”
    对于自己追求的艺术风格,齐建霞也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总体来说,我所追求的,不是一种简单的单纯,而是一种丰富的境界:浑厚而又秀美,豪迈而又细腻;狂而不野,草而不乱;流畅而不失细微,酣畅而不失法度。”
    建霞女士的学书历程,在今天颇具典型性,即得到名师指点,以一个较高的起点,在不太长的时期内,迅速掌握一套笔法体系,锤炼出优秀的线条质感,并初具规模。虽然也日日临古帖,但受古人的影响较今人少一些。她的一些作品中,不难看到何应辉先生的影子。当然,书法所需要追求的,是否必须要人人都具有自身面貌,还真是一个可以讨论的话题。也就是说,书法所追寻的目标,到底是“新”好,还是“古”好?古人倒真没有太多求新求变的想法和意识。所谓“创新”,也是近代以降书法成为一种“艺术门类”后,才在现代性话语体系中,而成为书法的终极价值。
    建霞女士对此有她的看法,她认为,多读、多临古帖,多思考一些,更沉静一些,这是所有书法家应该共同走的路,在这个基础上,了解自己,古也好,新也好,遵从本心,不盲目跟风,寻找适合的道路。艺术与真诚相通,人只有真诚地对待自己,其艺术的自身面目,才可能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她视书法为调适生活、生命,安顿自我精神情感的方式,藉以书法体察、表达自我内心深处丰富细腻的感情世界。
    艺术的道路是无止境的,建霞常以恩师――四川省书协主席何应辉为她题写书作:“生与天行健,艺本性所之”以自励,艺术最高境界是与道相通,超越书法达到人格的自我历练是她“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终极目标。  (文/李莹)

隶书横幅:和为贵,静生慧 

草书斗方  68cmx68cm

草书对联.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25cmx160cmx2

草书斗方68cmx68cm

草书对联:心无物欲、座有琴书

草书条幅60cmx180cm

隶书《心经》38cmx58cm

 

    齐建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协理事、四川省书协妇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北京巴蜀书画艺术院特聘书法家、四川省女书法家联盟副主席、四川省女艺术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