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甑选
封俊虎“墨舞苍穹”草书艺术展在京闭展暨名家观后感
时间:2015年01月06日 来源:四川书法家网 作者:四川书法家网 浏览数:7673
 

 

 

        四川书法家网讯  1月4日,“墨舞苍穹――封俊虎草书艺术展”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馆圆满闭展,此次艺术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中心、中国质检书法家协会、中国国门书画院等单位联合主办,其开幕式于2014年12月21日举行,展期15天,共展出了封俊虎近年来草书精品40余件,前后共2000余人参观了展览,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反响巨大。
        艺术展期间,参观者络绎不绝。大家一致评价:“喜欢封俊虎草书的节奏和黑白空间带来的美感”。中国工程院院士庞国芳高度评价此次艺术展:“真是一场书法盛宴,一顿艺术大餐,可谓‘激情成就梦想,科学艺术一脉相通’。”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董敬民参观览后第二天就发撰写了《意与古会 书以人传》文章,评价其书法“蕴藏静气”、“深厚的楷行功底,使得他在草书笔法的运用上毫不漂浮,随心所欲而不逾距”,还有参观者形容:“封俊虎的草书颇具虚实两极,像交响乐一样,是艺术家的积累,也是情感的迸发。”一名来自韩国学剑道的留学生反复观看每一幅作品,自言在封俊虎的草书中悟到了学习剑道的方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方工作人员表示,此次艺术展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对于他们学习传统文化、认知书法艺术产生了积极意义,封俊虎也因此展览获得清华大学“时代论坛”的邀请,同时得到了北京交通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的展览邀请。
        封俊虎说:“这次‘跨年’书法展实质上是一个汇报展、求教展、感恩展和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展览,其目的是向青年学生宣扬传统文化,延伸美好。”他表示:“将自己的书法与大家分享,感到发自肺腑的开心,且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肯定和赞许,也让自己收获了信心。我将站在新的起点上,做好两件事:组织更多检验检疫人参与其中、自己加强学习多创作一些作品,书写正能量,传递正能量,为进一步弘扬质检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据介绍,封俊虎是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他提出“用筷子就餐的人群,就应该拿起毛笔来”和“汉字是全世界华人联系的纽带”,主张“让书法走进生活,让和谐抗衡暴力”。其作品先后在国内外成功举办个展20余次,书法作品曾获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等奖项。此次书法展上封俊虎也表示,他将牢记“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的感恩,怀着“耕耘心上地,涵养性中天”的心境,恪守“学如弓弩,才如箭簇”的古训,义无返顾地将书法之路走下去。

-------------------------------------

意与古会  书以人传
――“墨舞苍穹――封俊虎草书艺术展”观后感

文•董敬民

 

        好的书法,是一种能够巧妙平衡矛盾的艺术。
        粗与细、正与倚,大与小,润与枯,黑与白,动与静……这一切看似相互冲突的因素,在一幅作品之中,在一个字里,都必须得到完美的表现与统一。如果在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了偏差,那么这幅书法作品就难以称得上是上乘。
        近年来,笔者观看了不少大大小小的个人书展,但说实话,能够引起视觉震撼、引人回味的并不多。12月21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馆举办的“墨舞苍穹――封俊虎草书艺术展”,就是本人难得叹赏的一次。

        封俊虎,河北邯郸人。幼拜李守诚先生为师,临习张裕钊《南宫碑》。在1984 年“文汇书法竞赛”中,他以张体面貌获得二等奖;壮年则以颜真卿《祭侄文稿》为宗,在世纪之交“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中,以行书作品摘得最高荣誉“全国奖”;知天命之年,则主攻张芝、张旭、怀素狂草,并旁及祝允明、徐渭、傅山等草书名家。
        已故著名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先生在91岁高龄时评封俊虎曰:“我国书法界近年出现新人众多,天津封俊虎先生尤为知名,曾获国家大奖,多次被邀请赴东南亚诸友邦办展,声誉益隆。俊虎先生长期习研八法,对‘二王’与颜真卿诸家,独具心得,翰墨之妙,出自本性,殊可钦佩也。”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先生则评价说:“余观今人书法,或浮躁、或无基、或荒诞,唯封君俊虎少习八法,乐此不疲,气入颜柳,韵夺苏米,文心开道,又有新意……读俊虎书法,如观大禹氏之导水,一泻千里;又如览夸娥氏之厝山,雄浑而突兀。帜树北国,饮誉海外。……”
马来西亚艺术学院院长钟正山先生评其:“封先生的草书作品不是停留与局限于艺术层次,他追求精神与宇宙核心的合一,达到了真善美的境界。”

        好的书法,即使在装裱排列的细节上,也总是精益求精。
        走进展览大厅,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畅快感。
        40多幅大小不一的白底黑字的狂草作品,整齐地布置在不同的展壁。或两幅,或四幅,让人一望便知,每一幅作品的摆放位置都是经过精心安排和设计的。静雅的展壁,更衬托得书法的每一根线条,都显得格外醒目。封俊虎先生告诉我,如此的设计,就为了增加视觉冲击力,之所以统一装裱为素白,就是为了不使其中的任何一幅喧宾夺主。
        反观近年来的不少个展,作品真草篆隶交错,装裱则红黄白蓝杂陈,既缺乏统一的主题,又显得杂乱无章。对比之下,不得不赞叹于此次展览的清爽怡人。
        徜徉于展览大厅,神游于黑白之间,但见封俊虎先生的书作气势雄浑,恣肆磅礴,书法节奏轻重缓急动皆有度:轻以取巧,重以取稳,快以取峻,慢以取妍,用笔精到处惜墨如金,狂放处如疾风扫雪。尤其是上下两笔之间的牵丝连带,左右两字之间的穿插避让,字与字的位置经营,行与行之间的相互照应,时出妙笔,引人入味、入趣、入神。
        俊虎先生的行书受颜真卿《祭侄文稿》影响颇深,而在此次展出的作品中,《祭侄文稿》的痕迹已经脱化得了无痕迹。除了在用笔上还间或可以看出一点儿影响之外,在章法安排和字形结构方面,已经汲取了颠张醉素的很多东西,写出了自家的面目。如果说名家只是模仿高手的话,封俊虎先生可以说早已跨进了大家的行列。

        草书尚动。
        “作一牵如百岁枯藤,作一纵如惊蛇入草”、“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历来被认为是草书的最大特点。
        为了追求这种动感,有的书家盲目追求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勾连,结果却陷入了“如绾秋蛇”的迷途。有的书家则过于追求书写的速度,看上去虽运笔如飞,但却难具字形,即使勉强成字,线质却差得可怜。
        但是,最大的特点,并不一定是最高的境界。
        “正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草书的“动”,是由其字体的特点决定的,如果写不出“动”来,则根本不能成其为草书;但草书的“静”,却是在“动”的基础上,必须有高超的运笔技巧和深厚的楷、行功夫才能达到的。
        封俊虎先生的草书所蕴藏的“静气”,是由他楷生行、行生草的学习路径所自然而然产生的。深厚的楷行功底,使得他在草书笔法的运用上毫不漂浮,随心所欲而不逾距。
        观看封俊虎先生的作品,我们就会明显地感到,其追求的整体风格是圆润空灵,但又在线条上时出凌厉之笔,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都能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在结体方面,或变形,或夸张,或倚侧,或端严,可谓各具其态;在章法上面,大小相间,疏密有致,尽管个别大字能是个别小字的几倍大,却又能达到整体的视觉平衡,不让人感到突兀与惊诧;在线条的质感方面,封俊虎先生在传统草书体势的基础上,在作品中大胆地加入了吴道子塑造飞天形象时所使用的那种飘逸线条,使得作品的灵动性、立体感大为增强。
        而这,如果没有高超的控笔能力,是根本做不到的。
        “把草书当做正书写”、“草书不是潦草的书写”是封俊虎先生常说的一句话。对于草书的学习者来说,其中蕴含的书理,不啻于醍醐灌顶。

        书法人人可写,但成为大家却很不容易。尤其是书法写到一定程度,文化修养就会变得特别重要。没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作为依托,其人其书的格调终不能脱俗。
        近年来,封俊虎先生在埋头创作的同时,还对书法的理论进行了精心地研究,先后出版了《当代草书名家――封俊虎》、《庚寅回眸――封俊虎艺术心旅》、《封俊虎:用心书“心经”》等著作,而《封俊虎书法讲义》现已杀青,相信不久的将来就能奉献给读者。封俊虎先生提出的“用筷子就餐的人群,就应该拿起毛笔来”及“汉字是全世界华人联系的纽带”学术观点,一经问世,就引起多方面高度关注。8月28日,封俊虎先生应邀做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正能量》中国梦人物访谈”对此观点进行深入解读。                                                                                
        不仅如此,封俊虎先生还是“知行合一”的身体力行者。他用拳拳的赤子之心,用他的书法回报社会。为此,他多次出席慈善活动,将拍卖的钱捐赠给红十字会、残联、希望小学、地震灾区;更难得的是,他背起行囊,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做起了书法志愿者:他到过贵州金沙,收当地两名小学美术教师为徒,促进书法教育;他利用公休假,到过甘南堡子清真寺,教回族的孩子们写 “风雨同舟”、“祖国万岁”;他到过红原,把毡子铺在草地是上教藏族同胞书写 “吉祥如意”、“国富民强”,他到过藏区毛主席指挥腊子口战役的次日那旧居,手把手地教旧居第三代主人桑杰写字,让更多的人认识汉字、书写汉字、增进民族认同……
        封俊虎先生在答谢辞说:“我认为,一个书法家不仅应具备文化责任,还应具备社会责任,用艺术传播美好,用和谐来反对暴力,用精神来促进发展。”
        认识封俊虎先生已经快二十年了。二十年中,见证了他夜以继日的努力,也见证了他的书法精益求精的成长;既感受到了他朴诚待人的高风,也感受到了他热心慈善的亮节。
        意与古会,书以人传。衷心祝愿,封俊虎先生在书法上取得越来越大的成就。

 

封俊虎草书林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