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2011中国书法年度佳作”评选活动在上海颁奖。本次评选活动的参评范围包括:一、2011年度中国书协(含各专业委员会)主办展览中的获奖作品;二、《中国书法》等专业媒体2011年度重点推介的作品;三、省级及有关单位举办的重大展览中的佳作。获得“2011中国书法年度佳作”的有李锐的《唐诗数首》、周剑初的《名山吟》、徐右冰的《韩愈答李诩书》、曹端阳的《溪山卧游录》、林光进的《碑学书论节录》、诸葛丽娜的《行草古诗卷》、王厚祥的《唐诗数首》、王增军的《读祀三公山碑得句》、张胜伟的《岳阳楼记》、谢兴华的《僧显万庵中自题》、李建明的《诸葛孔明前后出师表》、王瑞的篆刻作品、吕雪峰的《鲁迅文》、喻世才的《孝经十八章》、刘颜涛的《程兵先生诗二首》。
对于本次评审,中国书协高度重视,张海主席担任评审委员会主任,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赵长青担任监审委员会主任,各专业委员会负责人担任评审委员。经严格评审,评委会从263件入围作品中评选出了31件作品进入终评,经投票最终评选出2011年度佳作15件。张海主席希望“年度佳作”的评审能够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为推出人才、推出精品开展扎扎实实的工作,为当代书法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呼唤经典 推出佳作
书法经典作品是书法作品的优秀代表,书法经典作品是书法整体面貌的代表,书法经典作品亦是书法整体走向的代表……历史上每个时期都有一大批书法经典作品问世,成为那一时期乃至历史的艺术瑰宝,如魏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宋代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等等。提到一个朝代的书法,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这个朝代的经典作品,而这些经典作品又代表着时代的整体风尚,这个时代因为这些经典作品而不同于其他时代。
近30年来,书法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书法艺术作为国家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目前在书法创作、理论研究、书法教育、组织联络、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书法艺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然而如此繁华的表面并不能掩饰书法内在经典的缺失,我们期待真正的书法经典作品的问世,以引导书法艺术的发展方向,凸显我们当代的时代精神。2007年张海主席在《光明日报》发表了《时代呼唤中国书法经典大家》一文,引起了书法界对经典的广泛关注、探讨,其意义深远。他说:“21世纪的书法艺术在时代精神、创作观念、审美格局和表现手法上必须要有新的突破,要出现这一时代的经典之作和书坛大家,进而实现中国书法艺术大发展大繁荣。”因此,“经典之作和书坛大家”正是当今书坛所亟需的。中国书协“2011中国书法年度佳作”奖项的设置和创立,正是为推出经典、扶持人才,选出能代表我们这个时代整体书法风尚和审美的作品,引导书法艺术的整体走向,进一步推动当代书法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而实施的一项活动,其意义不容小觑。
当前,书法已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书法艺术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书法活动丰富多彩。中国书法家协会大力倡导精品意识,书法展呈现系列化、多样化。以全国展、青年展、兰亭奖三大展览为主导,各书体展以及配合国家重大活动的庆祝纪念展等各种大展齐头并进,推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这就为推出经典力作奠定了广泛的筛选基础。在大型展览的影响、带动下,书坛书风从20世纪80年代以王铎、傅山等明清书家为取向的雄强豪放的“中原书风”为代表风靡书坛,到90年代以晋唐手札风、明清小楷风成为主流趋向;再到世纪之交的“二王”书风为主导,并出现了新文人书法、学院派、新古典书风、现代派等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书风;五次书代会以来,书坛书法创作以传统取向为主,各种书体得到均衡发展,流派纷呈,书坛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自2011年开始,中国书协启动了“年度佳作”评审活动,旨在从每年的获奖、发表作品中再次遴选,推出本年度的优秀作品。选取范围取自2011年度中国书法家协会(含专业委员会)主办展览中的获奖作品,《中国书法》等专业媒体2011年度重点推介的作品,省级书协举办的重大展览中的佳作,评选工作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统一组织实施,评委会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各专业委员会负责人组成。
这次评审中国书协制定了严格有序的评审细则。第一轮:先由全体评委对已编号的作品进行集体审读;第二轮:每位评委提名五件作品,并对提名作品陈述提名理由,阐述个人观点,然后投票选出30名获奖提名作品;第三轮:全体评委对已进入获奖提名的作品进行复议,最终投票选出15件获奖作品。从这次评审的细则和过程来看,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为推出当代书法经典作品迈出了第一步。
这次获奖及入围作品均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选出的作品较能代表我们当代书法的审美风尚和时代精神。
推出经典作品是为引导书法艺术向更高层次发展,而非树立“模仿”或“复制”的对象。在展览机制的诱导下,近年书坛上产生了很多跟风之作,跟风者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在全国重大书展中入展与获奖。于是他们便一味地模仿、复制,这种“东施效颦”或“邯郸学步”造成众多跟风者的作品面貌雷同。从当代的展览作品来看,有很多模仿之作,或模仿当代名家之作,或模仿入展之作,以迎合评委的审美趣味、获得评委青睐来达到入选重大展览的目的。中国书协推出“年度佳作”就是为了纠正这一不正之风,引导书风向良性的方向发展。这次选出的经典作品都是个人面目较为突出、很具个性的作品,这无疑给书坛发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只有在传统基础之上又融入自己的个性,能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才能成为经典,这对于引导书法艺术的发展无疑功莫大焉!纵观历代书家,他们之所以能在书法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就是因为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之上融入了自己的个性和时代的精神,如《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帖》等经典之作,这些作品因为自己独特的面目而得以流传,成为时代的代表作,成为我们心目中永恒的经典。什么样的作品才能被称为经典?张海主席在《时代呼唤中国书法经典大家》中提出了经典必须具备的品格:“第一,经典必然是开创性和划时代的。……第二,经典必然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又是符合历史和艺术发展规律的。……第三,经典必须是创造性的艺术实践,开辟了一种新的技法体系和风格模式,从而填补了书法史的空白。……第四,经典必具原创性和极高的开掘价值。”这四点反复提到的关键就是开创或创新性和原创性,“年度佳作”的选择紧扣这四个原则,目的就在于引导书法的走向,从而摒除当代书法所存在的平庸和重复之风,树立当代的经典之作。
深入传统,推陈出新,创造经典篇章是书法艺术传承的文化诉求。书法艺术是贯穿中国文化的一条重要脉络,它折射的是中国文化的架构。几千年来,书法艺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工具材料及操作方式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表现了中华民族独到的审美创造。中国书法历经数千年,承载了中华文明发展史,留下了无数的精美艺术篇章。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犹如一座巨大的宝藏,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书法在历史上成就了一座座高峰,具有鲜明的各个时代的特征,即魏晋尚韵、隋唐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等,集中概括、展现了各个时代的书法审美思想、艺术风格、美学特征。在经济发展、文艺繁荣的今天,如何创造出具有我们这个时代鲜明特色、艺术特征的经典大作,成就我们这个时代书法经典大家,是需要书法界共同思考的问题。
作为当今书家的代表作,张海主席在《关于代表作的思考》中说:“代表作的概念应该是相对的、多层次的,而非绝对的、单一的。这有三层含义:第一,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有代表其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作,也有各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作。第二,艺术家的创作潜力、创作方式不尽相同,有些艺术家凭着他们的激情和悟性,一生中或一个时期内有可能创作出多个精品,就其艺术价值来说都可以看做是他的代表作,而有些艺术家一生只有一件作品得到社会的承认。第三,代表作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在一个时期一件作品被认为是代表作,后来由于作者水平的提高,有了新的超越,以至于为新的代表作取代,这也是不足为怪的。有了这样的思想,我们就可以大胆地去认定代表作。”因此,就书家而言,他的书法艺术是不断变化的,如果一个书家的作品被选为“年度佳作”,那么超越这一幅作品,将会是他不断进取的目标,从而推动了书家个人进行创新。另一方面,对整个时代而言,推出佳作也就推出了书法楷模,也就为整个时代选出了所要超越的对象,激励着整个时代进行创新,因此,经典之作是书法创新的原动力。很难想见没有经典之作的时代会是什么样子,就如同一个人一样,没有奋斗和超越的目标,其人生将会是多么地乏味。
书法经典作品是推动书法艺术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推出“年度佳作”则是引导书法艺术向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从而推动书法家创造出表现时代精神、代表这个时代最高水准的传世佳作的有效形式。经典作品是人们追溯和取法的对象,也是书法艺术得以不断传承的桥梁,对经典作品的膜拜和追求的过程亦是创造经典、超越经典的过程,更是书法艺术不断向前推进、传承的过程,也是书法创新的原动力。中国书协本着这一原则推出“年度佳作”就是鼓励当代书法家在深入传统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推进书法艺术不断走向新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