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甑选
网络艺术字库:创新先继承 创造先审美——从传统书法到艺术字库的规范汉字社会美学刍议
时间:2021年04月06日 来源:四川书法家网 作者:admin 浏览数:7556

 

        编者按:该文原为北京大学书法访问学者李青刚2020年12月参加“第七届全国语言理论和通用语言文字书法研讨会”的报告提纲,成文后发表于2021年第1期《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该文从文化书法的角度,以弘扬传统经典书法及规范现代汉字传承为准绳,审思网络书法字库在快速发展中的审美乱象,提出社会美育的时代使命,对准确把握传统书法与当代文化创新的关系,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现经作者授权,全文刊发,以飨读者。为方便阅读,略去提要、注释及参考文献等,原文可参见原发刊物。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起源的标志和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负载着科学知识和文化观念的全息符号。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以及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规范汉字书法形成了各种专业书法字库,得到了社会大众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应用。但是,部分字库为了追逐商业利益和个性效应,出现了大量随意造字、丑书怪体等现象。这既与法律精神相悖,同时也对中国汉字及传统书法的人文意识和审美感受造成了误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怎样对汉字文化进行保护性开发和应用,让规范汉字的书法情怀和社会美学凸显?怎样让现代汉字艺术字库发挥提升全民文化和社会美育的正能量作用?

 

        一、践行和见证:规范汉字书法艺术字库建设

        (一)国家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推动规范汉字书法建设

        规范汉字艺术字库建设是对文化自信的自觉践行,将近100年的国家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推动规范汉字书法建设。200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2012年,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下发了《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强调“充分发挥语言文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作用”(第二章:目标与任务);“建设古今汉字全息数据库,理清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推动中国文字的历史传承、现实应用及国际传播;建设中国百年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数据库,收集整理中国百年来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数据库。”(第三章:重点工作)规范汉字的广泛应用,在提升全民人文素养、引导全民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社会必须提高汉字书写的规范意识和审美能力,树立科学的文字规范观和发展观。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规范汉字书法字库,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20年来对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阶段化成果的现实应用,更是对汉字文化及传统书法的有效传承。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表意性质以及超方言、超古今的特点,使得它在交际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2019年,国家语委重大基础资源建设项目“通用汉字全息数据库建设”标志性成果——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上线,从“形、音、义、码、用”5个维度建立多场景使用的规范汉字字库,从“常用字集”“现代通用规范字集”“古籍印刷通用字集”“字符总集”等开发路径,全面呈现古今汉字书法的各种属性及艺术表现,成为汉字书法教学研究及文化普及的重要平台。规范汉字艺术字库的建设,涉及到教育、出版、文艺等文化领域及社会层面的实践应用,已逐步实现了从技术到艺术、从传承到创新的跨越与融合,是对新时代文化自信的自觉践行。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完成《通用规范汉字笔顺规范》《汉字部首表(修订)》等规范研制工作,加快《信息技术产品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立法进程,启动《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调研撰写工作,为规范汉字艺术字库建设保驾护航。

 

(二)“中华精品字库工程”实现了规范汉字和书法艺术的传承创新

        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强调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从甲骨文到历代经典碑帖再到规范汉字书法的广泛应用,中国书法实现了汉字的“活化”艺术之路,凸显当代中国文字与书法资源传承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中华精品字库工程”(见下图)的适时启动和成果输出,实现了规范汉字与书法艺术的传承创新。这项工程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指导,中国书法家协会负责开发字体的遴选和质量审核,精选100位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的代表作品,开发成电脑艺术字库。“字库”字体开发经过收集字稿、字稿扫描、字形选择、精细设计、补字创写、字形检查、专家审核、封装成库等流程,实现了从“字载中华”到“字美中华”的溯源探索,让历代书法经典作品走出博物馆的深柜,来到人民身边,融入大众生活,助力大众审美提升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在全社会倡导珍惜汉字、热爱汉字、敬畏汉字,让传统经典碑帖焕发时代风采,让规范化和艺术化的书法文化永续发展。

 

 

        (三)书法艺术字库实现书法研创群体的古今借鉴与创作参照

        以前书法家创作或临摹,只能参照古代碑帖,学习古人作品,查询各类书体的专业书法字典。随着印刷技术的升级,虽然我们能看到印刷精致的字帖和复制作品越来越多,但书法学习从临摹到创作的最大难度,在于字法的准确和书风的统一,这一问题以前难以解决。随着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专业书法群体书法创作、文字研究、临习训练、教学参考等有了更便捷、集约化的学习转换工具,如“书法大字典”“赛大家书法”“以观书法”“不厌书法”等手机端APP或字库网站。极大地解决了专业书法创作中的字体规范辨识、临摹创作转换、书体书风统一等问题。特别是针对创作中字法准确性没有把握、查询资料费时又短缺的困惑迎刃而解。这些专业书法APP、字库网站的出现,既是传统纸质版各体、各风格、各年代书法字典的网络呈现,又利用大数据整合技术,快速实现了古今经典书体、碑帖作品、各年代书家的快速匹配。不仅为创作和临摹学习节约了时间,也提升了研创群体的审美意识。这些专业书法字库平台的创建,既有官方学术性研究成果,也有商业市场化开发,它的专业化的审美态度和规范化的字体筛选,受到了专业书法群体的青睐和广泛应用。

 

        二、继承和创新:规范汉字书法艺术审美

        (一)规范汉字承载着中国书法艺术美学变革的社会使命

        林语堂先生曾经著述强调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被称为“历史活化石”的汉字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是一种具备文化学、哲学、美学、史学、社会学意义的符号体系。规范汉字的造型的美、音韵的美、结构的美,是点缀中华文化的颗颗明珠,必然承载中国书法艺术美学变革的社会使命。笔墨应当跟随时代,规范汉字与中国传统书法不是对立和矛盾的关系,而是继承和融通的归合。从法律上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从情感上讲,规范汉字继承了中国传统书法法书的精髓,文有渊源,字有史承;从美学感受上来讲,汉字因为有了规范而被接纳和传承,书法因为有了汉字的变化发展而被创造升华;从社会发展来讲,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把传统书法的审美性和规范汉字的实用性结合到位,深根厚植,发扬光大。

 

        (二)规范汉字的书法性继承与书法艺术的汉字化传承

        规范汉字为什么缺少权威的书法名家用书法展示的字帖和传播自信?简化以后的现代汉字除了写楷书还可以写成隶书、篆书吗?这些问题有人在探索和实践,值得我们深思。

 

 

        规范汉字与传统书法同胞孪生,一个是标准化识读应用,一个是艺术化传承创新。规范汉字在历朝历代都有官方规范标准,和传统书法同步并行发展,不能人为曲解和错误改造。2020年8月,书法家仇高驰先生指出比亚迪新上市的新款车“汉”车标用的“汉”字是个错别字(见上左图)。“汉”字是新中国建国后汉字简化改革之后的规范字写法;繁体“汉”字的标准写法如《古文字类编》(见上右图)所示。这个车标用“汉”字,三点水用古代篆书的写法,右边部分用简写的“又”。如果从文字学角度来说,这个字作为字体显然没有使用过,是因为不懂文字演变导致的。面对书法家的质疑,设计师及企业坚持认为这是图画LOGO 而不是文字(在“汉”款出来之前,该汽车企业先后出了“秦”“唐”“宋”“元”系列车标车型,都是采用中国传统的篆体汉字),并且嘲笑书法家“不懂设计”。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汉字是我们使用了几千年的交流工具,这个“汉”字要以这种强词夺理被全社会“被动接受”(这款车已经批量生产销售),对汉字文化产生负面影响,实在让人汗颜。书法以文字作为载体,那么文字又哪里起源呢?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提出“文字的起源是从原始图画发展来的”。这一论断目前已经成为学界共识,但是并不是说文字就是图画,书法就是图式,以文字作为根基的书法也不能用西方美术化方式解读。规范汉字的书法性继承和书法艺术的汉字化传承,不能被单独割裂和曲解。汉字的艺术表达,千百年来演绎出了篆、草、隶、行、楷等书体,同时代也产生了大量繁体字、异体字等。理清规范汉字的生成历史和语义环境,接受书法传承过程中的繁简转换、异体同根等问题,是新时代书法研学者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规范汉字的文字性和文学性蕴含汉字文化时代气韵

        《国故论衡·小学概说》说:“盖小学者,国故之本,王教之端,上以推校先典,下以宜民便俗,岂专引笔画篆、缴绕文字而已。”这里的“小学”,指古人所说的“文字学”,即文字、音韵、训诂。中国汉字是音、形、意三者完美结合的表达符号。古代的时候根据万物绘制图像,从中感知和谐的美感。古文字中,虎的斑纹,鹿的双角,鱼的出水,鸟的丰满羽毛,反映出各自的自然美,蕴含着汉字文化的时代气韵。直到规范汉字全面普及的今天,绝大多数汉字依然保留了生成渊源,要从高度抽象中去审察汉字具体内蕴的美。在书法的学习过程中,为了写字而写字是字匠,为了汉字的美感去书写才能懂汉字的意趣。通过对文字、文化、文人的特质进行潜心领悟,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书法美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美,是一种以规范文字(包含不同时代的标准字体)作为载体,以线条结构作为具体形象,以生动或抽象的审美理念作为思维形象,让不同时代、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产生美的享受的艺术形式。虽然书法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流派和各路书风,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以文字作为基础、以文化作为引领、以文人作为楷模的感性和理性融合的蕴含时代特质的独特艺术。

 

        (四)规范汉字字库建设提升书法艺术社会美育新高度

        在历史文化的传递表达中,汉字能够生生不息,除了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传承古代文化和历史经验等,在培养民族情感、建立教育体系、扩大对外交流等方面,也功不可没,这也是汉字的社会美育价值的直接体现。书法艺术美育就是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以书法艺术促进人的心灵净化和个性完美的社会实践活动。书法艺术历来是中华传统美育的重要内容,而规范汉字的字库化建设,把书法艺术的社会美育功能提升到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审美的新高度。规范汉字经艺术化创造后进入现代艺术字库,既要有标准化、功能化的一面(社会实用功能),也要有艺术化、美学化的一面(社会美育功能),二者完美融合才能发扬光大。不能简单地把规范汉字等同于“印刷体”。被我们广泛接受的“印刷体”,虽然把规范汉字的标准化、功能化发挥到了极致,但是失去了更多的审美趣味,更谈不上对大众的审美能力提升。失去了情感温度的汉字符号,变成一道阻断汉字书写及艺术展现的屏障。仅仅把文字笔画构件机械地安置摆放在一个分配合理的空间里,批量化地复制出来,其实是一个可怕的结字硬伤。这样的字体和艺术无关,和审美无关。真正的把规范汉字的字库化建设上升到书法艺术社会美育的新高度,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审美联想和艺术情感,它表现是多方面的:从点画到造型,从形式到内容,从笔法到墨法,从情感到神采,从不同的视角窥见汉字的博大和精深。

 

        三、美与丑的思辨:网络字库乱象和传统书法的审美冲突

        现代汉字艺术字库是以规范汉字和传统书法作为根基,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开发相应的软件工具,探索人机结合的文字收集、整理、筛选、比对的操作和管理流程,从数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字载体(含古今经典的书法碑帖、典籍和作品)中尽可能把出现过的汉字形体汇聚起来,建立字之间的联系,最终按照出版印刷及网络数字化需求,制作出的专业字体字符库。现代汉字艺术字库是引领中华汉字文化步入信息化、数字化、规范化时代的标准工具。

        手书字体进入艺术字库,是时代的产物。只要遵循规范汉字书写标准及传统汉字书法的美学标准的手写字体,应该积极鼓励和大力推动它进入主流字库,惠及全社会广泛应用,特别是在艺术、教育、出版、对外交流等多个方面彰显难以替代的价值。目前互联网及手机APP各类字库中,不乏具有较高书法审美价值的艺术字库。这些字库的面世,经过了调研整理、专家创作、审美筛选、精心设计等流程,把汉字规范化、标准化、审美化、体系化作为社会推广应用的前提,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然而也有一些字体设计者及机构出于商业利益目的,为使字体具备“入库”的个性风格,故意把汉字笔画和结构进行粗俗、草率的夸张变形,甚至以错制错,误导大众。这些字体既不符合规范汉字的笔画笔顺和传统书法书写的用笔规律,也不符合社会大众审美习惯和应用需求。如果任由这种“带病”的手书字体格式化、体系化、批量化进入字库,在互联网上为被误导的大众下载、运用和传播,不仅会拉低大众审美水平,而且容易造成社会用字混乱和信息识读困难等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汉字艺术字库暴露出不少乱象。例如:(1)以明星、名人为代表的个性化字体泛滥,如徐静蕾体、谢娜体、郭敬明体、毛不易体等,个别商业字库运营机构还推出了企业或个人专属名人定制化字体;(2)以江湖体、丑化字、变体书等各态病书丑书横行,堂而皇之出现在重大的文体活动、主流媒体及教材读物中;(3)打着“汉字革命”“汉字审美创新”口号的曲解汉字、异化造字的假美术体汉字,缺失了规范汉字辨识性和阅读感; (4)缺乏文字演进根据和文化传承的古今字、异体字的繁简混用及场景误用,如“馆”(现代标准规范汉字)与“舘”(特指工作或学习的地方)、“館”(特指用餐或休闲的地方)等字在很多图书馆、文化馆、餐馆牌匾中被混用误用的情况明显。

        汉字字体及风格的形成,是在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牵引下完成,逐步形成了区别于世界任何文字而独有的人文历史、规范标准与社会价值。汉字书法是由人创造的,在历史承续中,开创出了甲骨文、金文、竹简、木椟、帛书、石刻等形式,也演绎出了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书体,汉字书法滋养和成就的历代书法家和文人更不胜枚举。这些文字、文化、文人的积累传承,都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根基,它的主体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想象力、价值观、美学精神、人文学识的拓展和延伸。汉字艺术字库的开发和建设,不仅要提升规范汉字和传统书法的自觉审美判断,同时要加快互联网信息技术字库的法律完善,在继承中创新、审美中发展。不能脱离汉字的书写规范和美学规律,本末倒置、断章取义、哗众取宠。

 

         四、结  

        从传统经典书法到现代艺术字库,汉字都是时代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汉字书法艺术的美学价值在于它的精神内涵和再创造能力,书法所表达的意蕴和情趣。把历代经典书法书体纳入现代艺术字库,必须同步考虑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识别化、审美化、体系化,也就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融合,这是新时代规范汉字艺术字库建设的的重要使命。要全面阻止不符合文字发展规律、误导人们对中国汉字的人文意识和审美感受的标新立异、随意造字、丑书怪体等手体书进入艺术字库。否则这和规范汉字书法的初衷背道而驰,和文化自信的文脉传承逆向而行,对全社会的人文审美提升无用无益。基于技术和艺术融合的书法艺术字库,要把规范汉字的书法情结和社会美学功能发挥出来,引领中华民族走向文化复兴的新时代。

(作者:李青刚,研究员,北京大学书法访问学者,四川科技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成都砚心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