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甑选
川西水上古镇――黄龙溪
时间:2010年03月08日 来源:四川书法网测试数据 作者:四川书法网 浏览数:8483
古镇黄龙溪位于四川省双流县境内,距成都约四十七公里,为府河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点。府河、鹿溪河在此汇流,仿佛是镶嵌在古镇上的两条洁白的玉带,独特的地理位置构建了古人南下和出川的第一歇脚点;因为古时候四川陆上交通相对闭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所以,府河、鹿溪河曾是成都通向外地的黄金通道,而地处这一特殊交通要塞的黄龙溪,也就成了历代兵家必守之地。据历史记载,两千多年前,秦灭巴蜀时,蜀国最末一个国王开明十二世,就在黄龙溪附近战败身亡;战争结束后,止戈为武,弃原来赤水名,黄龙溪始获名武水。古代的武阳故城在今牧马山上,适在武水之北,故为武阳。蜀汉时期,诸葛亮南征,武水成为保卫蜀郡成都最南的江防据点,曾派重兵把守。
  古镇黄龙溪,旧时有“三县衙门”之称。“三县衙门”即清末遗留的仁寿、彭山、华阳三县总府衙门。据《华阳县志》记载,乾隆时为修古佛堰所建的管理部门,最初称着“总爷衙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就改总爷衙门为三县衙门。相传其根本原因是古镇地处彭山、仁寿、双流(旧时华阳县)三县交界处,加上古镇独特的交通位置,以及当时一些独特的社会和历史原因等,就近使当地各级衙门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各类应急事件。足见黄龙溪自古以来的重要地位。
  黄龙溪,源出龙泉驿南长松山,西流过宝子口,西南流过仁寿县北,又北流过华阳县南,入府河。
  武阳之名,先秦有之,秦惠王时始置县。据李元《蜀水经》卷三,江水三记载:都江又南经二江寺,受双流之水。水自温江而来,分为汶江、流江,至此合流入江。非古之二江也。都江又南受赤水。赤水源出仁寿县东众溪之流为黄龙溪西入都江。《水经注》曰:武阳有赤水下注。建安二十九年,有黄龙见此水,九日方去。《碑目》曰:有黄龙甘露之碑,在籍县江口,上锐下方,状如钟字,多不可读,其可识者,群臣、将军位号,盖为龙纪也。
  仁寿县,故武阳地也,晋置西城戍,梁改怀仁郡普宁县、西魏分置贵平县、蒲宁县,属怀仁郡。周闵帝置陵州,又分置籍县,隋开皇废郡,十八年改普宁为仁寿,废籍县入之。……
  又据李元《蜀水经》卷四,江水四记载:江水又南经彭山县东北,都江与皂江会流为武阳江,即合水也。晋永和三年,桓温军至青衣,汉大发兵趣台水以拒之。其合流处今为江口镇。镇右有象耳山,李白读书山中,学未成弃去。
  彭山县,古蜀国武阳地也。秦惠王使张仪伐蜀,蜀王拒战不胜,退走武阳,获之。秦置武阳县,属蜀郡,汉改属犍为郡,昭帝(刘备)移犍为郡来治(武阳)。王莽改成县。后汉复故。宋分置江阳郡(泸州)江阳县。齐移犍为县还治�k道(宜宾)。梁分置灵石县,灵废。又改武阳(郡)为犍为县(郡)。西魏改犍为隆山县。后周改州为隆山郡。隋“益州”之得名:汉元朔二年,汉武帝新启犍为,��河、越西之境,疆域益大,始称“益州”,皆为蜀郡隶辖。犍为郡设治在武阳。
  据历史资料记载,古镇黄龙溪是一座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川西内陆式水陆双栖码头。这里舟楫如林,商旅云集,一派繁忙景象;古人曰:“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就是这一盛景的最佳写照。
  黄龙溪古属武阳,据传,三国时期的孔明曾在此屯兵牧马,把黄龙溪作为镇守蜀国的江防要地。一天深夜,雷鸣电闪,大雨倾盆,孔明梦见一条巨龙驾着云头从天而降,向他扑来。睡梦中的孔明大声惊呼:“黄龙来也”。只见巨龙转身一头钻进了府河,不见了身影。次日清晨,孔明起床信步来到府河边,遥望对面的鹿溪河。满河浑浊的洪水冲向清澈的府河,好似一条渡江巨龙,极为壮观。从此,人们便把这里称作黄龙溪。这里留下了许多关于三国蜀汉的故事。唐代入蜀诗人刘禹锡在《嘉话录》里有关于“诸葛木以济军食”的重要记载。唐代卢求在《成都记》中称:“在棋盘市者二百五十有六垒,下营法也”。此后宋、明两代的一些书籍中均有基本相同的记载。值一提的是,明代陈谦作诗《八阵图》,诗中称:“广都乡名今犹在,乡老相戒不敢磨”,说明那时还有遗迹可寻,清代嘉庆《四川通志》也有类似记载。
  古镇黄龙溪有七座寺庙和七条老街。七座寺庙自北向南依次是镇江寺、潮音寺、古龙寺、大佛寺、天后宫、禹王宫和三官堂;这七座寺庙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了极大的破坏。1986年修复了四座寺庙,后又修复了另外3座,另还扩建了居士林。新建的居士林,仿古建筑,内有幽静的花园、宿舍,四周环境整洁。七条老街分别是正街、横街、新街、上河街、下河街、巷子街,背街,总长一千多米,街面全由石板铺成,两旁廊柱排列有序,平均宽度3.44米。特别是正街,古风古貌尤为突出,且古建筑保存完好,誉为“川西一绝”。
  位于镇江寺与古龙寺之间的黄龙正街,街道的两边是精工雕刻的香樟木小阁楼,街面由青一色的红砂石板砌成。突显小镇的古色古香、古风古貌和古朴的民风民俗。古镇内尚有三座完整的寺庙――古龙寺、镇江寺、潮音寺,皆坐落在正街上。另加镇外的两座宏伟的古寺庙,更给黄龙溪增添了古意。位居古镇东方的横街,是现代社会建筑发展的新产物(“仿古建筑”),充满了新的生机和现代气息,同时它又不失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说是现代建筑和古建筑的融合与创新;这一古一新的街道在这里相依相托,交相辉映,是为古镇的又一奇景。而在西面鱼鳅市小巷右面一侧,还有一座古老寺庙天后宫,里面供奉着所有出航人最尊敬的女神――“护航女神妈祖塑像”,古镇人出航前和归航后都会到“天后宫”来烧香许愿、还愿,请求“妈祖”娘娘保佑他们船航平安。复兴街原是巷道,民国年间改建成一条新街,街口有江西会馆一座,地处于乐善堂背后。乐善堂临街五间房,正中供奉孔子牌位,从前上元会、中元会、下元会都在此开坛祭祀,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乐善堂的对面还有一座微型小庙“三官堂”。沿黄龙溪古镇江边的翠竹小径,是黄龙溪的河街,修建较晚,因地处府河河边,一般都是以吊脚楼形式修建,充分体现了古蜀“干栏”式文化民居的深厚底蕴和诗情画意。楼台窗竹摇影,江面薄雾迷离,飞檐翘角,青瓦粉墙,栏杆窗棂镂刻精美,傍水而建,仿佛整个古镇瞬间又幻成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刹时又变成了一幅剪影。这“干栏”与笮桥、栈道一起,成了古蜀文化的三大重要特征。据谭继和先生考证:甚至连“成都”为“成”字也是“干栏”的象形。此点在十二桥殷商遗址中得到了证明。河街顶端尽头是渡口码头,今日虽没有诗人杜甫笔下“门泊东吴万里船”那番繁华盛景,但今日河面的游艇在“三江”河面上飞箭穿梭,荡起的一轮又一轮波浪,铺天盖地向岸边涌来,构造了古镇又一幅真实而自然的动人画卷,让人既兴奋又新奇,使古镇很有“水城”的味道。如若兴致来临,乘上一叶小舟荡悠江上,一边品尝河鲜美味,一边看两岸翠竹婆娑,青山倒影,寒烟如水,古楼如幻,在习习江风和丝丝“河雨”的相伴中畅漾,却不失为古镇的另一风景线。河街中段是烟市巷,主要在这里交易由黄龙溪本地生产的“旱烟”,其下是水码头,从古至今的商贾人家都在这里把货物从陆路或水路进行中转运输,当年的繁华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而河街的下段由于地形低洼,为不被洪水所困,修建就较为简易,多为周边的小商小贩的临时住宅。
  镇上有六棵大榕树,树龄均在千年以上,苍劲的躯干雄浑斑驳,历经岁月沧桑。而古龙寺的那棵树,可谓“川西第一大树”。 府河与鹿溪河交汇处的大古榕,倒影三江。这些古榕更为厚重的古镇文化平添了几分灵性与神密色彩,见证了古黄龙溪的商船云集的热闹繁华局面。正如有联云:“镇集二江,千载黄龙藏古寺;溪容三邑,万家商贾聚武阳”。
  久居都市的人们厌倦了城市生活,来黄龙溪后,便会畅享游历古镇后的宁静和惬意。肚子饿了,可以到镇上的餐馆品尝美食。当地特色佳肴有焦皮肘子、珍珠豆花、野菜炒蛋、素炒野灰灰菜、红烧黄辣丁等等。但最让人回忆莫过于那“河水煮活鱼”、“火烧黄鳝”等黄龙溪人自创自烹的、最具原始风味又具有地方特色的黄龙美食。那可真是让你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口渴了,可以领略茶馆的闲适。黄龙溪盛产茶叶,早在西汉时就有“武阳买茶”,使黄龙溪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茶叶市场。现今黄龙溪有土生土长的黄龙系列茶品,有毛峰、黄芽、龙珠、芽蕊、清明香、茉莉花茶等二十多个品种。品上一口茗茶,萦绕于口中,回味在心间,一份悠然,几多恬淡与宁静。
  本地人似乎也知晓城里人的心思,他们把干豆豉装在焦黄的干棕叶里,用麻绳拴起一串一串地卖,好看又香;还有不少人把几只小兔子装在竹笼子里卖,游人可以轻松提回家去当宠物养的;更多村妇老妪则用鲜花扎成花环卖给喜欢美艳、喜欢扮嫩的少女少男们。如游人困了,可以体会住民居、吊脚楼、小轩窗的氛围;若有雅兴,凭栏眺望,楼台窗竹摇影,江面薄雾迷离,亦真亦幻,这不正是陶渊明笔下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吗?小居古镇,你还可以听听川剧的幽雅、金钱板的快意;也可以到古刹、古庵、古道观赏析古诗、古画、古楹联,来它个雅俗共赏。
  古镇的夜更是深沉而宁静。远处传来的“咚、咚、咚……”的打更声,定会将你带到那幽远的古蜀国。
  由于古镇各条进出场镇的巷口都有栅门,街的尽头又修有栅楼,每当华灯初上,万家灯火时分,便有更夫打更巡逻;从二更起栅门一律关闭,黎明五更才又开栅门,更夫夜宿栅楼,若发现失火、盗匪之类危害社会的不法行为,栅楼便鸣钟报警。
  如果游人有幸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前后游览古镇,便可一睹成都地区规模最大的龙舟赛,其中有抢鸭子等大型体育和文娱活动。你还可以置身其中,与当地的小伙、姑娘来个一较高下。而每年的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元宵节”,黄龙溪古镇均有极富地方特色的耍火龙、水龙、彩龙的表演,场面十分热闹。这也是古镇民间传统的去旧迎新“烧火龙”盛会。“岁岁春节烧火龙,烟花启蒙乐融融。一行火焰高百丈,龙腾人欢气势雄。”是其真实写照。据《双流县志》记载:黄龙溪的先民们为了祈福平安,根据“火龙”和“应龙”的神话及“龙生九子”的故事,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火龙灯舞”――烧火龙。此活动源于东汉,盛于南宋,之后代代相传,至今不变。每年农历六月初九和九月初九的庙会,再现了昔日古镇的喧闹场面。
  古镇誉满华夏,名扬世界。每年到古镇旅游参观的国内外客人为数众多。有不少国内外游客题词赞誉古镇风貌,把古镇誉为“小桂林”、“小西湖”、“小武汉”。
  现在古镇已被列入全国十大名镇之一,成都市八大风景名胜区之一,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火龙艺术)。后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授牌仪式上,黄龙溪古镇与邛崃市平乐镇一道被宣布为“全国环境优美镇”称号,这也是该活动中四川省惟一获此殊荣的两个镇。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对黄龙溪古镇可谓是情有独钟。1998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首次在黄龙溪拍摄了《黄龙溪烧火龙》。2004年7月,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新开的《记事》栏目,又将《黄龙溪今日》作为首播节目,并在当年年底播出。主要由普通百姓讲述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独特风情的古镇故事。
  对于拍电影、电视,黄龙溪人早已见惯不惊。从1983年起,有许多人就开始提供古宅、充当群众演员,并发了一笔“影视财”,也有许多影视演员因黄龙溪而走红影视界:如刘晓庆、《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片中扮演卓文君的邬倩倩等。十多年来,以黄龙溪古镇为拍摄基地,诞生了200多部电影、电视剧。2003年,由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美国熊猫制片公司、美国探险制片公司联合拍摄的IMAX影片《女人与熊猫》,还将黄龙溪古镇推向了美国的旅游市场。来此考察的美国环保专家巴克里教授、爱美女士等,更将黄龙溪比作“东方塞纳河”、“东方威尼斯”。
  从上世纪末开始,双流县人民政府和黄龙溪镇政府以投入了上亿元资金,对黄龙溪的基础设施进行了保护性开发和全面系统的建设。今后十年内,黄龙溪政府还将加大古镇开发的招商引资力度,拟在古镇外围恢复古河道,建成人工湖与府河相通,将古镇建成一个岛,使古镇具有真正“东方威尼斯”的美誉,成为一座让世人瞩目的生态旅游胜地,使千年古镇焕发出新的魅力。
  (作者:夏秀英  双流县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