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棚作品----------------------------














----------------------------治艺呓语----------------------------
文•许棚
•宋元文人篆刻,已关注篆法与章法,但于刀法,仅仅传递字法而已,宋元刀法呆板滞重不可学也!明代文人篆刻,已关注刀法,但毕竟处于探索阶段,略显稚嫩不足学也!
•中国印的线条审美特征,着力于表现线条的两端处,篆刻线条的中节部分,往往不能够明显表现线条特征,故于篆刻用刀,我们应特别用心于线条起讫处,这是最能够表现线条精神及特点的地方。不仅仅篆刻,其实中国书画艺术的线条往往也都有这种特质。
•余见媒体报道的所谓“xx毛笔王”用自重80余斤的拖帕写字,可叹可笑!乃江湖杂耍,哗众取宠而已,不足道矣!又曾陪同某部门接待xx书画家协会,有递过名片者,赫然印有“xx一枝笔”,观其写字,两腿叉开,做深呼吸状,两眼放光,似有杀气,猛然落笔书一”龙”字,赢得旁观者喝彩,然观此”龙”,却如蚯蚓滚沙,扭曲挣扎,我与品强先生会心一笑……
•书法的初级阶段是技法的千锤百炼,入化境则是自然而自由的书写,即心手相应,随心所欲,法无定法,法无定相是也。
•印文设计要有独到的思想,不是简单的把文字组合在一起就完事,要相互有联系、顾盼、呼应、对比、方圆等等,文字之间需和而不犯,如三朋四友相聚,你来我往,揖让生情,各具情态。
•做人要厚道,治印不必太老实,特别是青少年要慢慢锤炼自己的思想,要敢于夸张变形,《书谱》云,“既得平正,务追险绝,既得险绝,复归平正”。印理同然!
•秦印最得奇正相生之理,今人可深研之。
•朱自清先生论诗:“诗是精粹的语言”,因其精粹而让人难解真味,而需思索品吟,篆刻艺术何不如是!亦是精粹的艺术,方寸天地,气象万千,构图,布局文字线条等等,要有美学的基础,要懂得书法,更要有基本的文字学知识,懂得文字变化的增省等,因此不深究篆刻者,难懂篆刻真谛,很多评论篆刻的文章,往往隔靴挠痒,不着边际而已。
•颜之推曰:“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做人求艺当如此。惜今人多躁,往往夜郎自大也。
•《颜氏家训》:“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古之尚有此等卑琐之人,今书画界尤甚之,偶然参加了展览,便沾沾自喜,妄自尊大,大肆吹嘘润格什么的,卖弄那仅有的一点技艺,为人所耻。
•古人云,“多为少善,不如执一”,诚哉斯言,当今信息化时代,更宜精专,人之精力有限,求书之道,宜精研一体,旁涉其他,方能触类旁通,有所作为也。
•取法隋唐官印,应注重线条的宛转圆活处,而不是形式的盘旋折叠,应注重结字的拙朴感,线条轻重起伏,圆活劲健,字字在盘曲中常常留有气眼,犹如曲径通幽也。
•书法是线条艺术,也有人说是点线艺术,其实,书法中的点,不过是浓缩了的线而已,线有起承转和,阴阳相背,点亦如此。
•篆刻到了相当水平,刻制已是简单的层面,唯“炼字”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书画艺术的学习,即是追求“技进乎道”的过程,然文化层次、修为水平、天赋等差异,见人见智,创作上自然呈现出高下雅俗之分。“道”是艺术上永恒追求的至境,非常人所能够悟及也。
•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艺术,追求完美只是艺术家永远的艺术孤旅。
•篆刻线条不要干枯的感觉,要温润厚实。犹如人不能够光有骨,还要有肉。
•篆刻创作中,章法上光靠残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残破对汉印而言,是小技巧,一般别指望依靠他起到很大的作用。
•学习古玺要会取舍,我们也可以适当的学会处理改造之,不是每一方古人的作品都十分完美。
•古印中的美,很多是斑驳残损所致,因其残损却增加了沧桑之美、古朴之美、朦胧之美。
•印文之间一定要有呼应关系的。就如朋友之间聚会,你望着我。我望着他。我你他之间相互依靠联系,顾盼生姿。单独的字是一个个生动的个体,几个字在一起和而不同。同时又是一个关联的整体,这样才生动有趣。必须多读印、多读书、多参悟才明白个中三昧。
•篆刻的线条不要太光,要稍微留有刀痕,要有刀感。
•“眼高手低”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有贬义性,但是在艺术学习阶段,“眼高手低”绝对是好事情。眼界高了,手才会跟上去。
•玉印谨严滋润流走,有“增之一分嫌其肥,减之一分嫌其瘦”的温润华滋之美。与其他汉印一样,有明显的隶意。
•笔划的老辣不是快写出来的。写大篆可以注意笔与纸的那种摩擦力,逆水行舟的感觉,但是又不能够故意扭捏。
•篆刻创作中印文与印边要协调统一有变化,不能死板,文字设计要有思想,印文的设计不是把文字组在一起就可以的。要相互有联系,顾盼,呼应,对比等等,在文字的选择组合上如老朋友相聚,情深义重,相互有关联,又各具姿态,是一个有机整体。
•篆刻章法中,留红要自然而不散,艺术上的自然是指在有意无意之间,不刻意,不做作。散则不团气,文字各自为政,不统一协调,往往与乱连在一起。
•比起汉印来,古玺的线条更有似直而曲,似曲而直的感觉。因此用刀要含蓄,张扬金石气。表现在用刀上,可以施展各种手段,尽可能表现古玺的“线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