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赵统玺先生其人其艺
撰文•徐翎超
`
引言
书法是以文字为素材按照形体美的法则进行再创造的一门奇特艺术。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书法家借用汉字的形体,运用毛笔的柔韧,创作出可以再现自己精神、气质、学识、修养、美学造诣等诸多方面风貌的线条艺术符号形式。几千年来,伴随着文字的几度变革,这种风姿多彩的线条艺术,在中华艺苑亮丽无限。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书法艺术人才更加社会化、大众化,群星灿烂耀中华的良好氛围,为书法家的脱颖而出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许多才艺出众的书法家直面现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广涉博取,勤于积淀,悉心修炼,以广博的汉文化底蕴和炉火纯青的点线造型艺术神功,赢得了海内外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在大家荟萃的华夏书苑,中国古都学会会员、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会员、山东省莒县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兼文化局长、县政协文史办原主任、著名书法家赵统玺先生便是德艺双馨的方家之一。
结识赵统玺先生,缘于文物专家魏崇德先生的引荐。那是几年前的事了,魏崇德先生在谈及莒县当代书法家时,向我介绍了他的好友赵统玺先生,言语中溢满钦佩,并建议我为赵统玺先生写篇文章。凭心而论,我曾在京鲁从事多年新闻宣传和艺术评论工作,先后为刘光夏、杨伟、蒋昌忠等一些实力派书画家写过推介文字,曾得到恩师刘炳森及徐邦达、沈鹏、杨仁恺等众多书画泰斗首肯;且曾长期追踪宣传、评介尹祥君、刘京生、丁谦等不少具有深厚艺术功力的中青年书画家,在北京书画界受到广泛好评;也曾为恩师王琦及梁披云、张仁芝、傅耕野、佟韦、崔德祺、李力生、李才旺等许多国内及港澳台书画方家家撰写过访谈和赏析文章,博得大量专家赞誉;还曾应解放军总参谋部兵种部之邀或受命参与过共和国成立50周年阅兵庆典、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成立50周年庆典、《北京晨报》迎接港澳回归等国内及军内重大活动,以及李国安、李素丽、马恩华、孙茂芳等全国重大典型的宣传报道工作。魏崇德先生看中的也正是这一点。
作为外乡人,我早就耳闻山东莒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历代文人荟萃的圣地,孕育了无数杰出的诗人、书家、画师、学者及其他领域的栋梁之才。新中国成立后,书画英才层出不穷,有不少艺术家名扬大江南北;赫赫有名的沂蒙画派便创始于此。虽然我岳父家在莒县,我也想跟这里的艺术家学习学习,然其毕竟躬耕垄亩,不了解当地艺术界的情况,而我又是一个外乡人。当然,更主要的是,我一向对拟访的书画家很慎重,心中没谱儿的事儿,总不敢轻易允诺。基此,我托词说让其往我邮箱里传些作品照片学习学习,便转移了话题。
欣赏过赵统玺先生的作品之后,方知其书法尤其是他的篆书很有个性,功力也很深,加之其后不少人对他为政、从艺、德操如数家珍。再后来,随着交往的不断深入,对统玺先生各方面的认识逐渐丰富,钦佩之情日甚,便萌生了方便时写写他的想法。由于工作较忙,一直未动笔。近日,听赵统玺先生说今年“五•一”前他要举办一次个人书法展览,并于展览前出版自己的书法作品集,加之从一个外乡人的角度客观介绍一下其人其艺的旧念又起,同时也了却多年来对魏崇德先生的愧疚。于是,便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和赵统玺先生进行了一次长谈,并通过多方采访收集了一些他的相关资料,满怀钦佩,和诸君一起走近赵统玺先生,欣赏他那独树一帜的艺术神韵,品赏其一流的德操,探究统玺先生成功的奥秘。
致艺
1953年11月赵统玺先生出生在莒县一个干部家庭。父亲是抗战干部,共和国成立后,供职于莒县邮政局。其自幼受二伯父赵维忠影响,酷爱书画。听赵维忠老先生说,平时只要有空小统玺就不声不响地到二伯父家看其写字,悄悄地将他写过丢弃的字捡起来,积攒一摞就把它装订成册,之后反复临摹。二伯父见他对书法情有独钟,很是喜爱,有时手把手教他,有时给他讲一些书法典故,励其学书。上小学三四年级时,语文老师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画家”。老师常常以水为墨、以黑板为纸、以指头为笔,写字、画画,年幼的赵统玺用心观察老师如何起笔、怎么行笔、如何收笔,用心揣摩,往往一坐就是很长时间,常常忘记下课或放学。有时看老师写或画完之后,自己就不停地用手在课桌上比划来比划去。上三年级那年,村子里来了个文具货郎,此人也擅写毛笔字,机灵的小统玺经常主动帮着他抬挑子。货郎见他好学上进,多次以小文具犒赏他,还领他到家里看自己写毛笔字。正因为这样,他最爱上大字课,习字本上每页都有老师标识的一连串红圈,他的红圈一直是最多的。据了解,上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小统玺就常常被请去骑在高年级大哥哥的脖颈上,帮他们抄写黑板报。一次,中心校长来检查工作,问黑板报上的字是谁写的,老师把情况作了汇报,这个中心校长就叫人给小统玺一支粉笔,让他在地上写十多个字,看后立即和老师说:“这个学生你们要好好培养,说不准他以后能成为一个书法家。”从那以后小统玺练字的兴趣更浓了。曾许多次,他到地里挖野菜,挖满篮子后,就在附近的小河沟里以大地为纸、以泥浆为墨、以树枝为笔,纵情“翰墨”间,常常忘记回家吃饭。
1969年12月,赵统玺先生高中未毕业就应征参军,来到了浙江海军舟山基地,当了一名报务员。在新兵连就被领导指派写黑板报。参军期间,他遇暇便在废旧报纸上练习毛笔字,并多次参加地方和部队举办的书法展览和比赛,且常常揽金夺银。令统玺先生终身难以忘怀的是,战友王解明不知从哪弄来一本《欧阳询行书千字文》,两人就用透明纸分别用双钩描了下来,这是统玺先生接触的第一本名副其实的字帖,这本描下来的字帖他一直没舍得丢弃。
1975年3月,赵统玺先生服役期满,分配到山东省蒙阴金刚石矿供销科,与外界接触人多面广,这一工作性质为赵统玺学习翰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在工作中,他足迹遍及20多个省市区,结识全国各地许多翰墨丹青艺术方家和书朋画友,上海华东建材产品管理处的老干部傅维航老先生便是其中之一。此人年近7旬,在书法领域造诣很深,与上海不少书画大家关系密切。共同的爱好,加上统玺先生一向谦虚勤勉,字写的也不错,故而他对统玺先生很器重。老先生空闲时常带着统玺先生拜访艺友,领着其到书店购买字帖、画集、宣纸。每次造访老朋友,老先生都积极推荐他的这位忘年挚友,使得统玺先生得以广识上海书画大家。他极为珍惜这难得的学习良机,广泛求教,宽涉博取,悉心积淀,书功画技日新月异。
1980年底,赵统玺先生调回莒县,参加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班的老师们或深谙古文字学、或文学成果丰硕、或在书画方面造诣精深、或在美学领域颇有名气……统玺先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晚上往往12点以前都在教室学习,有不少时候回到寝室还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上一阵子。星期天、节假日,别人三五成群或侃大山、或看电影、或打扑克,或约女朋友逛街……而他则手不离卷,笔不离手,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培训统玺先生不仅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而且还作为优秀学员分配到了县委办公室。
在莒县县委办公室工作期间(1982年3月―1990年9月),时任县委副书记的孙雨、战广厚和县委办公室主任朱纪祥、马德仁及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王君安,均对统玺先生关怀备至、倍加鼓励和帮助。孙雨书记在一次出差时,发现一方精美的砚台和一对儿漂亮的镇纸,就自掏资金买了回来,亲手送给了统玺先生……朱纪祥主任工作之余常和统玺先生畅谈工作中的体会,并督促统玺先生圆满修完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文学专业。马德仁主任则对统玺先生写的材料严抠细改,教他在比较中学习,并根据自己多年写作的体会,指导他开拓思路,逐步把文章写的更有水平。王君安副主任闲暇时和他或切磋技艺,或点评其作品……
领导的关心,给统玺先生很大鼓舞。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将历代大师们笔笔有定论、字字皆入史的手迹,像魔方一样一遍遍地拆合分解,点滴归源,综合比较,取精用宏,丰富自己。通过“专一、扩大、脱化”的艰苦求索,终于“先于古人合,后与古人离”,练就了一手漂亮的书法。统玺先生的时间表总是排的满满的,书房的灯光常常到子夜才熄灭。特别是其在县委办公室和以后担任领导工作期间,每每大量公务缠身,繁琐而具体,还要经常加班加点撰写公文、材料。为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充分而又高效地利用时间练习书法和读书学习,他给自己定了条不成文的规矩:每年、半年乃至每天都有习书和读书学习计划,必须今日是今日毕。如果实在不能如期完成既定目标,次日早起也一定补上,且不能影响新一天的工作和习书、学习计划。多年来,统玺先生虽然没有古人“头悬梁、锥刺股”之举,然有时三更过后,罢笔合衣而眠,醒来后衣被皆墨也是常有的事;有时为补习头天晚上拉下的习书内容,爱人做好早点之后,喊他几遍,他依旧忘情于翰墨间;忘记吃饭便上班去了,这对他来说并不鲜见。
他一向认为:一个人取得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他对业余时间利用得如何,时间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眼下好多人抱怨没时间,其实是没有科学地统筹时间,对时间抓得不紧。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自1980年以来,工作再忙,每天练3个小时字的习惯,雷打不动,且从不敷衍自己。正因为这样,数十年来,统玺先生黄灯青卷,素心寂寞,在翰墨丹青的世界探幽测微,厚积精进,任何事情都没成为其勤奋致艺的障碍。
化境
从艺数十年来,统玺先生深知,只有广积博取、师古而不泥古,才能有所突破而创新,才能在书苑立于不败之地。正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对篆、隶、行、草多种书体,都进行过系统而不是零散的钻研。对颜、柳、欧诸大书法家,都作过追魂摄魄的临摹。
研习日久,他开始了自己的选择。他认为,表现书法的最高境界是草书,它能因其激越、奔放、温和、飘逸等多种因素强有力地表现出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与追求。然篆书的庄重、古朴、肃穆、浑厚等因素能更好地表现一个人以及一个民族的气节和尊严。恰如其分地把二者融会贯通,形成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篆书会更洒脱。有了充分的思想积淀后,统玺先生广泛研究历代先贤法帖,用心琢磨,天衣无缝地吸纳了《毛公鼎》和《散氏盘》式的艺术表现――前者结构巧妙,庄重典雅;而后者笔力雄健,造型奇诡。同时,又将先秦众多笔帖及各期金文精华揉入其中,形成了一道亮丽多姿的篆书艺术风景线。
瞧,他的篆书作品,有的厚重质朴,结字寓奇于正,蕴巧于拙,字里行间散溢着壮实遒迈的气象,极富个性,很好地体现出了书写者的情趣。有的精巧细密,圆劲遒美,结体严谨,章法精湛,构思独特。通篇布局有如群鹤游天,蛟龙戏海,气势流贯磅礴,神采绚丽飞动。有的浑穆高古,堂皇大度;中锋运笔,创造出圆润遒劲、横平竖直,粗细均匀、刚柔相济等笔画特征;结体多取方或长方形,体势整齐,端庄凝重,笔力稳健,雍容和穆,遒劲自然,形成参差错落、疏密有致、放而不散的完美造型;在章法上布局合理,行距适宜,字距疏朗匀称,分布潇洒,和谐爽目,沉着灵活,妙趣横生,古朴雄浑,气韵纯厚,具有非同凡响、追魂夺魄的艺术魅力。有的布局平实严谨,纵横有序,形体多样,结构严谨,用笔顿挫、提按富于变化,通篇浑厚苍秀神完气足。有的初看工稳端静,实则用笔富于变化,结体多姿多彩。风格纯厚,稚拙可爱,章法疏宕,韵味隽永,宛如碧海波澜,起伏无尽。有的用笔遒丽婉转,如锥画沙,结构因形而施,各尽其态。通篇观之,布局章法如满天星斗,潇潇洒洒,疏密相间,美不胜收。有的用笔圆熟精悍,刚柔相济,气势苍雄,凝练遒劲,貌拙气畅。结体参差取势,自出新意。有的规矩整齐,别有韵致,法度严谨,力透纸背。字体劲媚,端逸秀气;方圆兼备,刚柔相济。运笔转折处有方有圆,笔法连接处丝毫不漏痕迹,真得“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之妙趣。多数字神采昂然,艳美绝伦;结字平稳,雍容端丽。有的字收放、吞吐、方圆适宜,巧尽变化之能事;有的字虽很繁复,然安排有度,穿插避让巧妙……洒脱飘逸而不浮华。
统观其篆,不难看出,他的篆书取法秦汉兼及各期金文,不管笔画多少,均写得有规有矩,笔笔不苟,以沉稳、自然表现自己的意趣和魅力。行笔浑穆,典雅古朴,抑扬流畅,结体清奇,仿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下笔有源。用笔结实凝练,不求形似而重神韵,既得秦汉及各期金文之精髓,又潇洒大气。
看其隶书,妙融篆、行诸意于隶体,既有《毛公鼎》端庄雍容的书风,《散氏盘》浑穆苍茫的特点,《石鼓文》笔画简练、流畅、疏朗空灵的神韵,金文巧夺天工的美感,行书行云流水、魏晋遗风、风樯阵马的魅力,又有隶书含文苞质、平中寓奇的点线造型艺术风骨,令人心旷神怡。统玺先生之隶,有的用笔提按轻重柔中有刚,变化多端,方圆兼备,蚕头燕尾。结体方正呈扁,中宫疏朗,温文尔雅,修饬紧密,矩度森然,如程识之师,步伍整齐,凛不可犯。线条粗细轻重分明,笔力强健,瘦硬如铁。骨肉匀适,情文流畅,文既尔雅简质,书复高古超逸,朴翔捷出。书法则肃括宏深,沉古遒厚,结构与意度皆备。美妙不在整齐而在变化,不在气势充足而在笔力健举。观之,笔法充实活泼,笔势奔放,雄强有力,朴而不拙,厚而爽利,方整劲挺,使欣赏者感到一种充实、雄浑的力量。有的用笔自由奔放,形意翩翩,朴厚质拙,风韵飘逸,书体中篆、隶、行神韵俱全,如百花争艳,赏心悦目。用笔和结体均从容不迫、富有华贵之气。雍容华丽与雄沉庄穆皆备。有的用笔质拙,结体古朴,体势呈长方形,还有很浓的篆意,无挑势。赏之,古朴稚拙。有的行笔宽缓,结体茂密,篆意犹存。有的用笔轻快,结体疏朗,遍溢飘逸之美。有的用笔恣肆奔放,遒劲刚健,结体疏密不拘,自然无迹,有天马行空之态,极富魅力。
再看其楷书,古朴奇巧,精能造极,姿态翩翩,秀丽洋溢。墨彩飞动,虚和简静,浑厚沉劲,气韵生动,气象高妙,空灵清远。“字里沙生,行间玉润”。
喏,他的行书,每一字之起落笔,笔笔相连,转折自如,气势贯通,疏密适度,清秀挺拔,飘洒有致。
其草书,中锋圆转,大胆连绵,雄放奇宕,如奔雷掣电,气势磅礴。通篇风姿多彩,干湿相间,飘动隽逸,美不胜收。
熟知统玺先生的人都知道,在艺术实践中,他善于从书、画、印、雕塑的微观之“异”中,找出宏观的“同”。通过作品,体现出虚实、强弱、繁简、疏密、纵横、俯仰等艺术法则。
据我所知,统玺先生的书法之所以如此“风景独好”,除了师法古人、求教诸多域外方家、广交四海书朋画友之外,沂蒙地区的书画界师友对其影响也很大。每每谈及此,他便如数家珍,列出许多人的名字,崔祝生、王玉宽、宋式云、李建法……他常说,是众多领导、书画师友把我伏在肩上,我才取得了那麽一点小成绩……
人常说,艺术家的修养是多方面的,书法艺术家当然也是如此。多年来,统玺先生除圆满修完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的全部课程,研读了大量的古今名著及诗、词、歌、赋、诸子散文,并广泛涉猎天文、地理、艺术理论、古文字学、美学、儒道释诸家经典、音乐、雕塑……从中汲取营养,寻求诸多文化艺术与书法的契合点,以求书法中的灵秀、雄健,可以意会不可言传的潜在美感,从而很好地提高了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书法艺术内涵。
为了追求作书时的深邃意境,他经常在我国古典名曲中泼墨挥毫,在《高山流水》旋律的跳跃中撷取笔法变化的灵感,在《春江花月夜》优美的曲调里,把思想感情升华到崇高的境界。他的为人,更是以书法艺术作为唯一的向往,思虑通审,志气平和,淡泊名利,铁砚磨穿。从不假公济私,一向以天地无垢新污垢作为处事的准则。有人说他像苦行僧,他却处之泰然。
精湛的书艺和馨香的德操,赢得了广泛赞誉。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著名书法家高占祥题赞他,“美意延年”。共和国元勋、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南京军区政治部原主任李建青将军题誉其,“艺深情长,德艺双馨”。31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福州军区原司令员石一辰将军题嘉他,“篆书遒劲,古朴和穆;不喜张扬,文达性灵”。全国政协原常委王济夫题谓之,“翰墨乾坤大,德操日月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刘勃舒题称其,“艺精德馨”。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美术馆原馆长杨力舟题字溢美他,“翰墨春常在,德操不染尘”。著名画家王迎春题赞之,“篆里乾坤大,品中溢芳华”。著名篆刻家、书画艺术评论家赖非题誉他,“修业勤为贵,行文意必高”。文化部外联局原副局长、著名翻译家于问陶题嘉其,“篆,隽永;品,高洁”。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孟繁禧题谓之,“翰逸神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史研究室原主任、中国嘉德拍卖国际公司顾问辛冠杰挥毫溢美他,“艺苑奇葩”。台湾著名书法家王甸琳题字言其,“守拙”。著名歌唱家蒋大为题字溢美他,“翰墨铸情”。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赵丁夫题赞之,“德艺双馨,书以载道”。著名书法家、“莒州六老”之一崔祝生题赞其,“谦光自抑,阙辉逾扬”。著名画家、“莒州六老”之一宋式云题嘉之,“勿忘在莒,可嘉;翰墨长春,可贺”……统玺先生把这些溢美和鼓励谦虚地听进去,从不喜形于色。他常说:“这些称赞,决不能看作对我个人的评价,我的这点小成绩不能完全归功于我,应该说得益于很多领导和师友关心、帮助、提携、抬爱;我在墨海中的求索,是师法古人,师法今贤,师法造化,应该赞美的是我们祖国古老的文化艺术。
写到此处,诸君已不难看出,赵统玺先生是多么勤勉、博学、谦虚的人啊!书法在眼前呈现着,我相信,大家心中有杆秤,斤斤两两已分明。